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

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朗读

半夜寻幽上四明,手攀松桂触云行。

相呼已到无人境,何处玉箫吹一声。

译文

为寻幽静,半夜上四明山,

手攀松桂,触云而行,

到达了无人之境。

忽然,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,飘飘忽忽。

注释

四明山: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,为天台山支脉。

寻幽:探访幽隐之处。

攀:紧紧地抓住。

箫:是一种乐器。

  首句“半夜寻幽”四字,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,“上四明”三字,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: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?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?倘若读者懂得“隐者”是怎么一回事,那么,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,而会是一种兴趣,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。隐者,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,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,孤高自许,傲世独立,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,兴趣与常人不同。这首诗写的“诸隐者”就属于这类人。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,兴之所至,身之所至,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。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。手攀松桂枝,身与浮云齐,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。三、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。众人登上山顶,你呼我应,空山寂静,传响不绝;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,划破夜空,众人屏气静听,却再无声息。写来逼真而有意趣。因为是“夜登”,又是“同诸隐者”,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、寄情山水的雅趣,别无他意。

施肩吾

施肩吾(780-861),唐宪宗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进士,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(贤德乡)人,字希圣,号东斋,入道后称栖真子。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(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),他集诗人、道学家、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。 ...

施肩吾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白狼山下白三郎,酒后偏能说战场。飒飒悲风飘瓦砾,座间人似到昆阳。

()

东郡衣冠盛,南宫榜帖新。

诸科唐取士,数路汉得人。

()

湘波一尺阻东西,湘草湘烟入望迷。碧海相看消镜雪,丹经何术炼银泥。

归舟吴越迎歌扇,潭水沧浪废杖藜。问讯绥山桃几熟,飞花好寄五陵溪。

()

秋山清若水,吟客静于僧。小径通商岭,高窗见杜陵。
云霞朝入镜,猿鸟夜窥灯。许作前峰侣,终来寄上层。

()
胡士莹

春阴只欲傍高楼,楼上黄昏望欲休。蜡照半笼金翡翠,绣檀回枕玉雕锼。

宓妃腰细才胜露,王粲春来更远游。目断故园人不至,花明柳暗绕天愁。

()

端州白石天下稀,声含宫商人不知。斲瑶琴长四尺,轻如一片番流离。

石音最是难调者,碧玉老人能大雅。繇来太古本无弦,不是希声知者寡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