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发逢盛世,昕夕凤翔翱。青山读旧书,灯火双目蒿。
间从淡泊馀,世与鸿蒙遭。此意自有得,此心不知劳。
不为溟渤鲲,不作井里螬。孤亭抚万竹,无愧五柳陶。
试询紫罗裳,曷若粗布袍?暖翠滴衣袂,朱颜如春桃。
清风飒相遇,须鬓何萧骚!阿咸老京国,俯仰随官曹。
富贵多危机,平地生波涛。回头眄兹亭,孰谓云台高?
家叔西隐结亭,额曰暖翠,赋诗见寄,次韵寄亭上。清代。刘鹗。 白发逢盛世,昕夕凤翔翱。青山读旧书,灯火双目蒿。间从淡泊馀,世与鸿蒙遭。此意自有得,此心不知劳。不为溟渤鲲,不作井里螬。孤亭抚万竹,无愧五柳陶。试询紫罗裳,曷若粗布袍?暖翠滴衣袂,朱颜如春桃。清风飒相遇,须鬓何萧骚!阿咸老京国,俯仰随官曹。富贵多危机,平地生波涛。回头眄兹亭,孰谓云台高?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瑞峰院夜语奉酬郑簿。宋代。林亦之。 百级上层峦,呼镫同所欢。瓷杯真有道,行李似无官。妙语胜熊掌,疎才愧鹖冠。古人相见意,不作酒肴看。
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。宋代。苏轼。 词源灩灩波头展,清唱一声岩谷满。未容雪积句先高,岂独湖开心自远。云山已作歌眉浅,山下碧流清似眼。樽前侑酒只新诗,何异书鱼餐蠹简。
路凤冈民部第中牡丹冬开寄题四首 其二。明代。于慎行。 沈香亭北醉多时,霜后依然绝代姿。道是经秋浑不解,先春早发向阳枝。
次韵和韩子华内翰於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红薇花树小扶疏,春种秋芳赏爱余。丞相旧园移带土,侍臣清署看临除。薄肤痒不胜轻爪,嫩干生宜近禁庐。此地结根千万岁,联华荣莫比茅茹。
挽大溪姚祥叔即南。宋代。戴复古。 庆门今独盛,旧族有光华。日坐不欺至,天兴积善家。山林娱晚境,书史是生涯。手种堂前桂,君看身后花。